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志高:追逐烈日,他用汗水诠释初心使命

作者:陈秋时间:2023-08-21 08:31:33点击:93

  • 8月上旬,江苏淮北地区陆续开启了“烧烤”模式。江苏农垦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志高带领团队穿梭在密不透风的玉米田里,头顶烈日、脚踩泥巴,上烤下蒸、汗流浃背,用脚步丈量炽热的大地,用汗水保粮食丰产丰收。

    高温下的坚守,是职责、是使命!然而这样的场景,在张志高36载的育种岁月里,几乎是常态。36年来,他带领团队怀揣对农业科学的执着追求,像农民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攻克一道道育种难关、攀登一座座科研高峰,在江苏农垦现代种业发展中留下了铿锵足音,先后育成 “苏玉34”“大华1146”“大华1870”等31个优良玉米品种,2012年被江苏省农垦授予“第二届江苏省农垦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江苏农垦“第二届人才突出贡献奖”。张志高表示,搞育种就是与“天时”赛跑,太阳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

    玉米授粉是培育良种至关重要的环节,授粉最关键的时期正是盛夏三伏天,地里温度高达40℃以上,然而花粉存活时长仅6个小时,人工授粉正赶上一天中最闷热的时段,他每天要连续给玉米套袋、授粉、挂牌8到9个小时,团队每天套袋近3000个,汗水湿透衣服,太阳晒黑脸皮,腰弯得都直不起来,皮肤也被玉米叶划出一道道血口子,花粉落到脸上、脖颈、身上,汗水一浸,又疼又痒。

    江苏淮北地区玉米一年只能收获一次,为缩短育种周期,加快育种进程,1993年,张志高决定冬季到海南加代繁育,大大缩短了玉米新品种的育成时间。就这样,他像候鸟一样,冬季海南,夏季淮北,太阳在哪里,他就在哪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坚守便是30年。每一年,张志高都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每株玉米,期待它的每次发芽、抽穗、结果。在忍受蚊虫酷暑、寂寞孤独的南繁基地,他忘记了北京时间、只有育种时间,忘记了节假日、只有工作日,从家乡到异乡,从少年到白头,张志高吃尽了苦,流尽了汗,遭够了罪,但他却满怀豪情,看到选育出的新品种,一切苦难便都烟消云散。

    寒来暑往,愈挫弥坚。他以选育高产、优质、耐密、综合抗病性强、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为目标,以每年2代的速度,从1987年到现在共进行了72代的选育过程,成为江苏省育成审定品种最多的玉米育种专家。2012年审定的苏玉34,10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过百万亩,同时也为江苏农垦10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提供了坚实的品种保障。玉米新品种大华1146,在市场上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2019-2022年累计销售玉米种子75万斤,累计推广面积40万亩,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两千余万元。年近花甲,壮心不已。夕阳西下,站在连云港玉米试验田里,望着列兵般整齐的玉米方阵,他告诉技术员,一个好的新品种的育成,需要“十年磨一剑”,而这10年,你将经受无数个烈日的炙烤和高温酷暑的考验。目前,黄淮海的玉米还不能按粒机收,打通玉米机械收获籽粒“最后一公里”,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科研攻关的方向,也是你们青年一代努力的方向!

    这就是酷暑下“追太阳的人”,在玉米田里用汗水换来丰收的希望,用脊梁撑起江苏农垦粮食安全的大厦。